卓異新材國際首創碳化硅脫硫管道產品通過鑒定
6月18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組織行業專家對遼寧卓異新材料有限公司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梯度碳化硅多孔陶瓷/ 樹脂耐蝕耐磨復合管件”課題進行科技成果鑒定。鑒定專家組由原電力部科技司司長、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顧問江哲生,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理事長、東北大學材料學院教授王福會等22位來自材料學、腐蝕與防護、節能環保及電力行業等領域的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一致認定,該產品為國際首創,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已經具備產業化批量生產的條件。
我國的能源結構決定了燃煤發電是電力的主要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中國火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例為75.20%。為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燃煤電廠面臨進一步提高機組能效水平、污染物超低排放、溫室氣體減排、適應電力系統調峰需求等多方面的挑戰。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是推進煤炭清潔化利用、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緩解資源約束的重要舉措。
由遼寧卓異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發的“梯度碳化硅多孔陶瓷/樹脂耐蝕耐磨復合管件”具有顯著的“耐蝕耐磨、超長壽命及重量輕”等特點,在燃煤電廠脫硫系統耐蝕耐磨管道等諸多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F有燃煤電廠普遍采用的傳統襯膠脫硫管道因腐蝕、磨損、斷裂等原因,每年造成各種經濟損失在百億元以上,而且由于管道損壞不可預見,經常造成脫硫系統非計劃停機,極大影響了整個發電系統的效率。為解決這一制約環境發展的難題,在“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的支持下,遼寧卓異新材料有限公司以“創新創造、開拓進取”為企業使命,依托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材料特種制備與加工”研究部的科學家團隊,在高性能碳化硅多孔陶瓷制備原創技術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基礎與應用研究,成功開發出國際首創、對環境友好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梯度碳化硅多孔陶瓷/樹脂耐蝕耐磨復合管件”。該產品的研發成功,將極大促進我國高性能耐蝕耐磨管道的發展,節約資源和能源,對國內火電廠降低運行成本和節能環保達標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王福會作為本次鑒定會專家委員會的副主任委員表示,梯度碳化硅多孔陶瓷是一類具有三維連通網絡結構的多孔陶瓷材料,具有耐磨損、耐腐蝕、強度高和結構獨特的特征。將金屬、泡沫碳化硅和特殊的高分子樹脂材料等不同的單一材料,采用一定的復合方法有機結合為一體而得到一種結構獨特、整體增強和顆粒增強相結合的新型復合耐磨耐蝕管道。此新型管道能夠有效利用碳化硅陶瓷的強耐蝕性、高耐磨性以及高分子樹脂的優異耐腐蝕性能,并發揮金屬材料強韌性和耐溫性的特點,可以有效解決傳統單一材料在耐蝕、耐磨等方面不能兼顧的問題。燃煤電廠脫硫管道從襯膠管道、陶瓷貼片管道、特種合金襯管、陶瓷顆粒增強樹脂 復合材料襯管,升級到梯度多孔碳化硅/樹脂襯管,是國家大力推行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和重大技術成果,梯度多孔碳化硅/樹脂襯管以超長壽命、免維護等特征,在電力系統的應用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國電力行業傳統襯膠、襯瓷工藝的落后和不足,顯示出優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種新型耐磨耐蝕復合管道已經成功的應用到華電國際、國電電力等五大電力企業旗下上百家發電廠,作為新型換代產品,獲得了客戶一致好評。